学校新闻
- 与90后一起成长!
- 发表日期:2008/5/31 19:45:26 阅读数:331
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串符号:↓4I(O), 3Q ,99,3Q古力I,I会努力D。你明白什么意思吗?原来这几个符号的意思是: 吓死偶(我),谢谢(Thank you),舅舅,谢谢你鼓励我,我会努力的。这便是“90后”的表现。
所谓“90后”,指的是年龄在8~18岁之间、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。这些学生出生在“e时代”,长在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环境中,他们个性鲜明,喜欢独树一帜,敏感而自尊,叛逆而独立,同时又强烈地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同。而受传统教育的老师对他们往往又不予认同,因此,师生间出现不和谐也就不足为奇了。对于“90后”学生如何因势利导并与之共同成长,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。
因此教师要保持年轻心态,对学生关心的事情,如流行歌曲、NBA、足球、明星等有所了解,对流行歌曲不仅要听,最好会唱几首,以增加和学生们的共同语言;多看一些幽默故事、笑话,增加自己的幽默感;经常看报、上网,了解时事和各种奇闻趣事;学会发短信,会用QQ网上聊天,知晓另类语言,能看懂“火星文”,了解学生之间的潜规则;了解一些韩剧,对当前热播的电影和电视剧略知一二……只有这样,才能搭建起和“90后”学生沟通的桥梁。
“90后”学生有盲目追求时尚、随大流、是非判断错位、价值观偏颇等问题。在充满物质诱惑的商品经济社会中,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更是让学生眼花缭乱,身不由己地陷入追“名牌”、追“名星”的潮流。因此,教师还要慎重对待“流行文化”,本着负责的态度,使学生学会分辨美丑善恶,而不是任学生去媚俗、盲目追星。
师生“共建、共享、共同成长”,这应该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或终极目标。师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、积极的合作者, “一言堂”“满堂灌”即将成为历史,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 师不必贤于弟子”、“教学相长”已不再是一句口号。师生之间要逐步建立一种互教互学、平等对话与沟通的关系,分享彼此的知识与经验,共同体验教育中的欢乐与烦恼、成功与失败。
总之,“90后”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,10年~20年后,必将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。因此,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睿智的教育思想、博大的教育胸怀,能包容每个“90后”学生,因势利导,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,求同存异,和谐相处,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。